华为“撤离”深圳,高房价之殇?

楼市那些事-商丘 2018-08-02 10:41:3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别让华为跑了”这句话,开始成为深圳的一种焦虑。但是该来的终究要来,华为又开启了一轮大搬迁... 焦虑的不仅只有制造业,互联网科技公司上演“上市大逃亡”,房企奏起“四面楚歌”,连销售之王碧桂园都嗅到危机了,那你呢? 01 华为“撤离”深圳,高房价之殇? 7月1日,华为2700多人研发团队等部门从深圳

“别让华为跑了”这句话,开始成为深圳的一种焦虑。但是该来的终究要来,华为又开启了一轮大搬迁...

焦虑的不仅只有制造业,互联网科技公司上演“上市大逃亡”,房企奏起“四面楚歌”,连销售之王碧桂园都嗅到危机了,那你呢?

01

华为“撤离”深圳,高房价之殇?

7月1日,华为2700多人研发团队等部门从深圳搬到东莞,出动40辆,8吨货车,共60车次。

而这次华为的大搬迁恐怕仅仅只是个开始。

据报道,华为这次的搬迁一共分为三批,排名前列批搬迁人数是2700人,第二批搬迁人数是3000人,第三批则有8000人。搬迁的部门主要是研发部门,三批人加在一起,今年会有大约1.4万人迁出深圳。

说好的“工厂搬深圳,研发留深圳”呢?之前就听过有中小制造业老板笑称自己赚的钱还买不了深圳中心的一套房子。

华为追随富士康、三星的脚步,将诸多功能搬离深圳,这事离不开居高不下的制造业成本。

这么看来,即便是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的深圳也不具备高房价粘性啊。

深圳的土地资源本就紧缺,当拿地成了不可承受之重,就会限制企业的发展。作为我朝高科技企业的标杆,这次的搬迁对深圳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一来,深圳的中小制造业会作为参考,特别是依附于华为的中小制造企业。二来,最直观的莫过于高素质人才的大规模流失。

和一线大哥北上广相比,深圳有一个痛点:高校资源太差了。

小编不由想到了深圳出台的“抢人政策”,大专以上的应届生即可落户,而且无需通过用人单位或代理机构申办,取消“现场报道流程”,落户实现系统“秒批”。

为什么?在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的当下,刚需人口才是一个城市的价值源泉和兴衰之本。

电影《我不是药神》有句经典台词:没药治不好是天灾,有药买不起是人祸。套用到房地产也如此,买不起是正常,没地方住是灾难

所以土地供应紧张的深圳,为了迎接庞大人口的流入,仿制新加坡住房制度:未来18年将向全市新增各类住房170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不少于100万套。

商品住房占比40%,政策性住房(人才房+安居类商品房)占比40%,公租房占比20%;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租售价为市场价的6折和5折。

和二线抢人光打嘴炮不一样,深圳大哥可是给出了十足的诚意。至于后续发展如何,那就拭目以待吧。

02

2018年的“上市大逃亡”

如果说富士康、三星的离开,是因为制造业成本居高不下,那么以高科技研发见长的企业,华为的离开,可能是在全球形势严峻,产业竞争加剧和企业发展受到潜在威胁下的一次大布局,互联网公司也陷入了焦虑。

遥想当初,小米宣称5年不上市,蚂蚁金服表示未来18个月内不考虑上市,王兴淡定地说美团不急着上市...

但仿佛一夜之间,通通被打脸了。“上市”成为近两个月以来国内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主题词:

从小米到美团,到富士康、宁德时代,再到优信、拼多多,一大波独角兽争先恐后,在全球市场谋求上市。

其中,小米较快将于本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拼多多更是成立仅三年就“跑步”启动上市流程。此外,蚂蚁金服、滴滴、大疆也纷纷传出即将上市。

上市,无非是为了融资。2018年的上市潮,来得有点太猛。

这一次互联网企业扎堆上市的背后,离不开两个字:缺钱

而这更折射了一个现实:在去杠杆的大势下,“供血”的金融机构被抽干,互联网公司资金流动性压力与日俱增,这批公司极度渴望资金缓解“饥渴”

小米在香港的IPO发行价最终定为17港元/股,估值约539亿美元,与最早媒体传出的1000亿美元估值相比直接砍了一半。

6月27日插旗美国纳斯达克的二手车电商优信,市值比上一轮融资时的32亿美元低,并且上市当天就破发,7月3日市值已经缩水至24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赴港上市的中资公司里,有13家在上市首日就跌破了发行价,占比高达68.42%,依然阻挡不了这班亟待输血的互联网企业。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流血上市,实属情非得已啊。

03

房企资金链奏起“四面楚歌”

当银根紧缩收缩,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外有美元加息吸引全球资金回流,内有去杠杆收缩货币流动性,融资渠道收窄,企业融资又贵又难。

不仅是制造业,互联网科技企业,房地产企业也陷入了“缺钱”的焦虑:

一、房企发债“中止潮”。

今年5月份起,碧桂园、富力地产、合生创展等大型房企相继爆出中止发债的信息。

今年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中,已有龙湖地产、富力地产、合生创展、花样年、东方园林、新城控股等10多家的债务被中止,涉及金额总额至少超过500亿。

二、海外发债的路子也堵了。

6月27日,发改委推出境外发债管控,表示限制房地产企业外债资金投资境内外房地产项目、补充运营资金等。

三、大银行已经不向中小房企放贷了。

某国有银行地产金融事业部负责人表示,大型银行已基本不向50强以外的房企发放开发贷和信用额度,部分银行甚至将合作范围缩至30强和20强房企。一些小型房企已经出现债务违约。

四、靓丽的业绩已经支撑不了股价。

自6月25日爆出棚改暂停传闻至近日一周多时间内,房地产指数已经跌去逾11%。

而从今年来看,地产股一直维持着低迷的走势,从1月至今,房地产指数已跌超20%,市值蒸发超万亿元。

在房企资金链唱起“四面楚歌”下,连万科、碧桂园、恒大都坐不住了。

小编《楼市重现“一成首付”,这是要降温的节奏?》里提及,碧桂园叫停三四五线城市全覆盖战略,要用规模换现金流。

连碧桂园都嗅到了三四线危机,那么你呢?别想着再赚最后一个铜板了。

5500元/平方米

在售 普通住宅 板楼 多层

梁园民主路与梁园大道交会处西南角 查看地图

2018年12月 70年

三居 四居 |94-158 m² 全部户型

400-156-0036 转 380010
微信扫码拨打
微信扫码,快速拨打
我要看房:近期看房活动,楼盘优惠信息通知我 已有6人报名
立即报名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