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财富》500强的房企的喜与忧!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7月20日,《财富》杂志公布2018世界500强企业名单。
今年入围门槛(较低销售收入)继续提高,从去年的216亿美元提高至235亿美元,500强企业的总收入从去年的27.7万亿美元提高到29.9万亿美元。在盈利能力方面,今年上榜的500家企业的平均销售收益率为6.3%、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9%,均超过去年上榜企业。
纵向比较近年来上榜的中国企业,销售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却处在下行通道。2015年,上榜中国企业的销售收益率为5.6%、净资产收益率为10.7%。2017年,这两个数据分别只有5.1%、8.9%,下降明显且远低于500强平均水平。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局。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飞跃阶段,代表着更强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复合型企业无疑将担当起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
上榜房企均来自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所有上榜的房地产企业均来自中国,分别是碧桂园、恒大、万科、保利和绿地。其余诸如华润、招商局、中粮、长和等多家上榜公司,也或多或少对地产业务有所涉猎。
招商局今年首次上榜即排名280位,旗下招商蛇口近年来的销售业绩也颇为亮眼。在克而瑞公布的2017年房企销售排行榜(以下简称“销售榜”)中,招商蛇口以1126亿元的流量金额位列第14名。
华润位置不变,仍为86名。这与集团旗下地产公司华润置地的情况颇为类似,尽管近年来营收方面均稳步增长,不过在销售榜的排名却始终在第10名左右徘徊。
中粮尽管综合实力略有上涨,不过地产业务在集团整体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中粮全年盈利仅3.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68亿元),销售收益率0.56%。不过,就地产业务而言,中粮地产也确实是“尽力”了。
根据年报数据,中粮地产去年全年盈利17.35亿元、销售净利率高达12.35%,占集团总利润的65%。去年,中粮地产的流量金额仅386亿元,位列销售榜第49名。
与中粮类似的是李嘉诚的长和。近年来,长和系投资在内地的地产业务逐渐弱化,旗下长江实业去年的流量金额仅149亿元,在销售榜中已从2016年的55名跌落百强之外。
排名跃升背后的多维动能
数据显示,此次上榜的5家房地产企业,除万科外,排名全部提升。其中,碧桂园排名升幅较大,上升了114位。
《财富》全球500强是按收入而不是股票市值高低对公司进行排名。收入高低代表企业当下市场规模,市值高低则是资本市场对一家公司未来的看法。
2018年,中国品牌房企碧桂园继去年荣登财富500强之后再度上榜,2017年上市范围内总收入为2269亿元人民币、约为335.7亿美元,较上年跃升46%,排名353位、攀升了114位,是榜单中跃升最多的第10名企业。在此前公布的《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中,碧桂园排名143,较去年上升130位。
作为已登顶中国房企桂冠的大型企业,碧桂园凭借自身扎实的根基真实地演绎了“大象起舞”的神话,其快速发展背后的动能引发关注。
成立于1992年的碧桂园已经在全国700多个城镇进行开发建设。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时代大潮中,碧桂园始终坚持以工匠精神建造高性价比的好房子,获得市场广泛认同。
尤其2017年以来,碧桂园的整体业绩表现几乎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较好水平,合同销售金额、合同销售面积、毛利、销售收入以及股东应占核心利润均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而且大幅超越行业平均增速。
因为碧桂园的一骑绝尘,房地产行业排名前列梯队已出现明显分层。
2018年,仅仅是上半年,碧桂园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017年全年销售额的75%,4124.9亿元的合同销售金额同样也创造历史性的新纪录。同期,在销售榜中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万科、恒大仍在3000亿元的关口徘徊。
《财富中文网》分析认为,作为全球较大的房企,碧桂园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诞生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伟大时代;另一方面,也是在于秉承与沃尔玛、亚马逊等全球知名企业同样的发展理念,以提供高性价比产品、惠及万众为经营宗旨,以最广泛的消费者群体为土壤扎根成长,汲取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高性价比不是一句空话。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在一二线城市销售已占半壁江山的情况下,碧桂园合同销售均价约为9080元/平方米,继续保持十强房企较低水平。这反映出无论市场价格已经涨到何种疯狂境地,碧桂园坚守的民生地产理念始终未曾改变。
自创业之初,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就秉承着这一信念——“建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碧桂园坚持以工匠精神建造高性价比的好房子,同时在生活、教育、医疗、旅游、创业等方面提供完善的社区配套,将先进的生活方式推广到二三四五线城市,提升了人们的居住品质和区域的综合形象。
也正是因为始终坚持让利于民的策略,碧桂园才能从佛山顺德的一个楼盘发展到遍布全球1900多个楼盘。
为了赢得更大的市场认可度,碧桂园在“如何盖好房子”这件事上做了更多探索,包括优化的品质管理、定位精准的产品线、精细严格的标准化、积极进取的科技创新等。据了解,碧桂园自主研发的SSGF高质量建造体系整合了20余项新建造科技。
建造工艺上的突破让碧桂园先后多次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等一系列荣誉。近日,还有多个项目成功入选第八届“广厦奖”候选项目。
然而,这些对于碧桂园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近年来,碧桂园加大房地产开发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上下游产业布局,积极涉足科技、农业、智能制造等诸多全新领域,正以复合型优秀企业的姿态站上世界舞台。
昔日辉煌后的落寞
几家欢喜几家愁。
7月19日,碧桂园的蓝色海报、恒大的红色海报和万科的彩色海报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这是他们为庆祝进入2018年世界500强而发的喜报。
与此同时,在2017年世界500强榜单中排名第380位的万达则在今年落榜。
2016年,万达首次进入世界500强,以营业收入273.76亿美元位列385名。彼时,同样也是首次上榜的恒大仅排496位。经历了动荡的2017年后,资产缩水、收入减少的万达落榜了。
今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门槛(较低销售收入)从2016年的216亿美元上升到236亿美元。榜单还发布了上榜企业的年利润、总资产、所有者权益以及员工人数4个数据。一般情况下,企业跌出榜单是因为销售收入未达到新的排行榜门槛。
2018年万达年会上公布的业绩简报显示,2017年万达总资产为7000亿元,其中,国内资产93%、国外资产7%;集团全年收入2273.7亿元,净利润完成年目标的114%,同比基本持平。
从业绩上看万达是可以进入500强的,不过在2017年,万达因过度运用杠杆扩张以及大量对外投资导致资金周转陷入困境。同时,由于海外投资受到监管,万达进行了一系列抛售行为,对其资产规模产生影响。相关简报数据显示,万达2017年资产缩水11.5%,收入同比减少10.8%。
值得一提的是,在《财富》中国企业500强中也不见万达踪影。该排行榜覆盖范围包括在中国境内外上市的所有中国公司,所依据数据为上市公司在各证券交易所正式披露信息。
万达下属的万达商业在港股退市后就一直在谋求回归A股,但目前仍旧没有进展。这样,万达旗下的上市公司平台仅有A股的万达电影与港股的万达酒店发展。
万达电影(002739.HK)在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31.92亿元、同比增长17.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06亿元、同比增长10.22%,仍旧占据影视行业龙头地位。
而万达酒店发展(00169.HK)因为2017年大举清理海外资产导致了业绩亏损。年报显示,2017年,万达酒店发展经营业务收益为2.13亿港元、同比减少14.7%,净利润亏损近8.4亿港币、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亏损4.7亿港元。
据悉,2018年万达集团计划:收入2479亿元,其中商业地产收入1245.4亿元(商管公司收入366.4亿元、租金收入326.8亿元)。新开业万达广场50个、万达茂2个。房地产收入879亿元,新发展重资产万达广场7个、轻资产万达广场50个(合作类40个、投资类10个)。
时针拨回到2016年,那年万达首次进入世界500强。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希望万达像微软、苹果和沃尔玛一样,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认知度的品牌。在哈佛,当有人问他,万达需要多久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品牌,他回答说:“快的话,也许4到5年;慢的话,7到8年的时间。”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