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珺睿府】中国菊文化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019-09-06 09:49:25 来源:搜狐焦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 唯有菊花能临风霜而不凋 傲然屹立于秋风之下,独自摇曳 它艳贯长秋,傲霜怒放 却又开在百花之后,不与群芳争艳 因此唐诗人元稹以一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深切表达了对于菊花的喜爱 如今,依托高新技术的革新 百花只在夏季斗艳的时代已经过去 但纵横秋色的,仍是菊花一枝独秀 而菊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更要归功于历代的文人墨客 隐逸君子的赏识与推崇 从诗词看菊文化 菊花在古典诗歌中的出现 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楚国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所写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另外则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描绘出一种超然静穆的姿态与境界 张大千《渊明赏菊图》 纵观我国历代的咏菊诗词 思想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 既有着重描写菊花的姿容 也有偏重于表现菊花的内在气韵 有人直抒胸臆表达对菊花的喜爱 也有人借菊花之名表达内心的忧愁与怅然 可以说,中国菊文化的发展 离不开诗词歌赋的蓬勃盛放 从节日看菊文化 民间多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 在菊花盛放的重阳节里 观赏菊花成了这项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 所以使得菊花被赋予了生命力的象征 因此有唐代诗人孟浩然的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以及南宋诗人范成大所描绘的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重阳赏菊 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 所以使得菊花被赋予了生命力的象征 它盛开于重阳,有“久久”之意 象征着吉祥与长寿 因此重阳赏菊,也被赋予了敬老爱老的喻义 从食药看菊文化 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是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之一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着 野菊花有“利五脉、调四肢,治头风热 脑骨肿痛、养目血、去翳膜 主肝气不足”之功效 菊花茶 并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野菊花其性味苦微寒

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开发商公布为准。

7100元/平方米

在售 普通住宅 板楼 小高层 公园地产 创意地产

睢阳南京路与君台路交会处向北200米路西 查看地图

2019年03月31日 70年

二居 三居 四居 |94-143 m² 全部户型

400-156-0036 转 379796
微信扫码拨打
微信扫码,快速拨打
我要看房:近期看房活动,楼盘优惠信息通知我 已有15人报名
立即报名